小时有位小伙伴在一次吵架又和好之后跟我说,“我最讨厌三个人的关系。”虽然不太记得当时具体因为什么事情闹别扭了,但这句话我一直记着,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处理三个人的关系会格外小心翼翼。
前不久干女儿遇到这样的困难,朋友说她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已经一个星期了,与她说话也是能不理就不理。那天我去她家,她先生不在,她招呼小儿子吃饭,干女儿自己夹了菜坐到我旁边,悄声说,“干妈,吃完去散步。”
我们在江滩走了半个小时,她累了,找了条避光的长凳坐下,又隔了很久才说,“我和我最好的两个朋友绝交了。”我应了一声,等她说下去,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绝交是大事情。
她很困难地开口了,断续之间还有很多空白,但我大概把握了剧情,就是她们有三个关系非常要好的朋友,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形影不离,她以为她们的关系是个等边三角形,可最近发现另外两个女孩之间有共同的秘密瞒着她,所以她发起了绝交。
“那你现在上学放学都是一个人?”我问。
“嗯,她们先还来找我,但我觉得一个人蛮好。”
“她们来找过你。”
“嗯,她们不知道我为什么突然……”她说不下去了,眼睛盯着地面,也许连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就不理别人了。
“她们之间有共同的秘密,就像她们待在一个关了门的房间里,你被留在外面,你很难过,很想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是这样吗?”
她僵硬地点点头。
这就是三角关系的难处,彼此都需要,但总有某个时段,A和B比较近,C感觉受到冷落。就好像一家人白天可以一起吃饭一起玩耍,夜里就要各自回到各自的房间,父母有他们的空间,孩子有自己的位置。这是考验孩子依恋能力的时候,面对一个未知的空间,他会有怎样的幻想。
安全感足够的孩子知道一觉醒来太阳会照常升起,心里可以踏实。安全感缺乏的孩子则可能会被自己的无限幻想吓坏,一夜的时间足够父母在他们的私密空间谋划伤害自己,或相互伤害,或再造一个人来取代他了。
最后一个幻想是最可怕的,因为“关了门的房间”直接变成了“子宫”,而子宫是一个人所能拥有的唯一完美乐园。
如果说0到1.5岁是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时期,那么0岁以前在子宫里的体验是安全感得以生发的土壤或基础,除非失去子宫的保护,否则完全不用担忧不被满足。想象一下,耐受这样一个空间可能被别人占领有多艰难,耐受过程中潜意识又能够编出多少种剧本?
所以未知的可怕是在于耐受不知道时自己的幻想。出生后得到足够好照料的孩子,可能在“父—母—我”的级别上幻想着玩,比较不幸的孩子则可能在“子宫—我—另一个人”的原始三角里把自己玩坏。
好在干女儿的情况属于第一种,不过是闹完事变后态度有些回避,不知如何收场。我给她讲了个故事。
“我和你妈也绝交过,初中的时候。我们以前是同桌,后来老师把我们换开了,我们都和新同桌关系不错,所以暗自怀疑对方移情别恋,背叛了自己,好长时间相互都不说话。你猜后来怎么好的?”
“怎么好的呢?”
“有天你妈跑来问我是不是背地里说了她的坏话。我说没有。她就问,那为什么看到她走过来我和那个人就不说话了。我说,因为那是别人的秘密,不关她的事。她想了想大概觉得也有道理,那件事就翻篇了。”
“这么简单?”
“也挺难的,我也想过主动问发生了什么,但没做,你妈做了。”
她若有所思。我也若有所思。也许幻想的倒霉之处就在于它总是倾向于把一切事情扯到跟自己有关吧,但无关又会担心自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