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心七频道 > 心理百科 >  恋爱 > 文章列表

爱的定义:促进双方的心智成熟

发布时间:2018-05-26 来源:涂慈爱 关键词:心智 成熟 界限

爱是什么呢?

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人敢对爱下一个真正的定义。在《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里面,作者非常坦诚而直接地给出了一个对爱的定义: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这一句话有两个关键的词汇,一个是心智成熟,一个是自我界限。

什么是心智成熟呢?

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心智成熟有这么几个特点。

首先,心智成熟就是能面对更多的情绪问题。比如说,对于上班不顺心这件事情,心智不成熟的人不愿意直面这个情绪,他不愿意去看一看自己“究竟是什么原因”感到不开心。如果你想了解他具体的情绪来源,你问他:“你是对哪一个具体的部分感到不开心呢?”他只会给你泛泛地说:“天天工作这么累,怎么会开心?”他不愿意更具体地去思考情绪的来源、情绪的过程、情绪的解决方法。只是想快速让“不开心”的情绪有一个解释、有一个责任方。这时,他的烦恼就可以被解释了,他也就不用再叩问自己了。他以一个句号结束了这次烦恼,同时也终结了自己去改变“这个不顺心局面”的可能性。这个时候,他不能直面自己的情绪问题,我们就可以说,他的心智不够成熟。

心智成熟的第二个特点是,会更关注内在的因素。

比如说,一个女性的情感关系不顺,和丈夫相处得非常不愉快。她说自己“天天都受气,快受不了了”。如果我们去启发她去直面这个问题:“受气,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她可能会说:“我丈夫不关心我。”她谈到的是“受”到来自“外在”的“气”,这就是将“痛苦”的来源推到外界的极端化思维。她不愿意去看到“我可能也负一定的责任,我可能也是一个容易生气的人,很喜欢主动寻找丈夫忽略自己的细节。”此时,她不愿意往内在去看一看,我们就可以说,她的心智不够成熟。

心智成熟还有一个表现,是勇敢地去质疑自己身上的贴签。

比如说,一个不敢在公众场合演讲的人,在过去的生活被贴上了一个标签——“我是一个口齿不伶俐的人。”这个标签,就是他心中对自己固有的认识。这个认识一定是客观的吗?不一定!更多的时候,它是由客观的微小事件,加上外界主观的、随意的界定,再加上自己内在的不安全感,最终混合而成的。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对公众演讲的回避越来越多,我们越无法去“讲台上”验证自己,究竟是不是一个“口齿不伶俐”的人。而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会看到自己身上贴签在过去的形成过程,敢于质疑这个过程中的虚浮和夸大成分,会主动采取机会,迎接在公众场合演讲的邀请。

另外,心智成熟的人还有一个特点:更认同自己的力量和选择性。

一个女性的婚姻状况很不如意,如果我们启发她去采取行动:“面对这样的情况,你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呢?”她可能会说:“哎,我还能怎么样?”此时的她,就身处两个悲剧中。第一个悲剧是:她进入到了一个糟糕的婚姻关系中。第二个悲剧是:她不相信自己能改变这个糟糕的局面。改变的方法有很多种,改变自己的生存能力,改变自己爱的能力,改变自己的环境,直接选择离开等等。可是她的回应是:“我又能怎么样呢?”此时,她不认同自己有力量去进行改变和选择。

这是一种隐形的自我攻击。

攻击自我的力量,会使得她在本身已经不幸的婚姻中更加感到抑郁。“我不幸,进入了一个这样的婚姻,更让我痛苦的是,我什么都做不了。”前面的这个不幸,不被人爱,会削弱我们的一部分价值,让我们感到痛苦。而后面的这个抑郁,会直接削弱我们的生存意义,好像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没有掌控权利,这是更加致命的。所以,心智成熟的一个标志是,我们认同自己的力量和选择的可能性。

我们看到心智成熟的特点、表现,就能明白:一段高质量的爱的关系,能使自己获得心智的成熟,同时我们也不断地也促进对方,使其心智也变得越来越成熟。

那爱的定义中第二个词汇——自我界限,又是什么意思呢?

自我,就是一个圆圈。自我界限,就是这个圆圈的边。这条边将我们和环境区分开来。圆圈内是我,圆圈外是别人。

在生理上,这个圈指的是我们的身体。

在情绪上,这个圆圈指的是我们自己真的感受,而不受他人情绪所感染、控制或者压抑。

在行为层面,这个圆圈指的是我们有主动的判断、决定、行动,而不受别人的主宰和推动。

有趣的是,我们并不是在出生的时候就自带圆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当我们出生的时候,我们是没有自我的。是的,一个婴儿,他无法区分“我”和“非我”。婴儿将我和环境看成是一体、浑成一团的。

首先,他以为自己的感觉就是整个世界的感觉。

当他挥舞着自己的小胳膊和小腿的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跟着他一起移动。当他看见母亲身体运动的时候,以为自己也跟着母亲在一同运动。甚至当母亲哼唱起摇篮曲的时候,他会以为那是他自己的声音。当他感觉到饿的时候,以为整个世界都在与他一块挨饿。当他寒冷、非常孤独时,好像世界上就没有奶、舒适和愉悦——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都消失了。当他被愤怒折磨,伴随着难以控制的尖叫和痛苦时,强烈地被抽空感,使他感到整个世界只有苦难、血泪、撕裂和折磨。

另外,婴儿还有一种全能自大感。最直接的两个体现是:他以为能做所有他想做的事情,他以为他能得到所有他想要的东西。

他认为世界都是他的,他可以踩、抓、撕、咬。只要他想要吃,马上就有一个温暖的奶嘴递过来,只要他想要睡觉,马上就有一个踏实的臂弯出现。你常常会看见一个婴儿想抓东西时的肆意和勇猛,他眼神中的力量来自于他的全能自大、他的自信。他认为,这些都是我身体的一部分。

全能自大感是婴儿的原始自信,也是生命最早的安全感来源,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基因自带的成就感和骄傲。

在这样的浑然一体中,那条能够区分“我”和“非我”的圆边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呢?

我们还是要回到全能自大感的定义中寻找答案,当以下两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的自我界限就出现了:一、我没有办法得到所有我想要的东西;二、我也没有办法做所有我想做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他想吃奶时,妈妈没有及时喂养他。这使他非常愤怒,“难道不是当我想要吃的时候,一切奶头都应该准备好吗?”他带着一种沮丧、失望开始认识到:我的意愿和妈妈的行为,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在这种情况下,婴儿的自我意识就开始出现了。

这个时候,我们能认识到,我们不是无边的拥有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我们和世界中间,有一条边。边线里面是我们的能力和我们拥有的东西,边线外面是我们的局限性和不属于我们的东西。这样的认识就是自我界限的开始。

事实上,我们长大了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当我们意识到不能永远得到父母的照料时,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无法做到所有人认可时,当我们意识到对方对我们的一些表达方式和习惯并不接纳时,我们被拒绝、被失望、被抛弃,我们可能会一夜长大。

是的,我们容易在被拒绝、被失望中长大,这都是因为“被拒绝”、“被失望”是对我们自身局限性的暴露,我们确实得不到所有的接纳。有的人,在被老婆提出离婚的时候,才明白自己不可能无条件就得到老婆的认可和支持。有的人,是在父母离世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不可能理所应当地被理解和呵护。这都是因为,我们生活中的另一部分(像父母、夫妻、子女)通过“分手”、“分离”,而成为了“非我”的那一部分。“非我”变得越来越清晰,他们远离了我们,这个时候,“我”就越清晰。

清晰的自我界限,让我们知道我们的圆圈内是我们的心情,别人圆圈内的心情未必是与我们相同的。这让我们不会将自己的情绪蔓延到别人身上,我们不会期望世界上所有人的情感都和我们一个基调,也就减少了冲突,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

清晰的自我界限,使得我们减少对孩子、爱人的控制。他在自己的圆圈内,能够决定怎样写作业、怎么和领导沟通、怎么去做饭。我们在自己的圆圈内,也有自己的方式和方法。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对他人的事情指手画脚,因为那是侵越他人界限的不恭敬之举。

清晰的自我界限,会不会使得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工作关系产生距离、隔阂而变得冷漠无情呢?并不会。

自我界限的清晰,并不是阻隔你们之间的关心、爱和倾诉。界限的存在,帮助你在关心对方、爱对方、向对方倾诉的时候,不使你走到一个“只用你喜欢的方式”“只谈你想谈的”这样的自我中心的极端中去。

清晰界限,使你知道对方有她的感觉,不一定要随着你的言语、行动、礼物而变得快乐灿烂。这样的界限,在你们产生差异时成为自动提醒:此时要小心不要使对方产生被控制的、被侵入的感觉。

不清晰的自我界限,所导致的“侵入”的感觉,就是一个圆圈覆盖另一个圆圈的现象:覆盖圆圈的第一种典型做法就是“你别想了,你听我的。”这就是忽略对方圆边的存在,漠视对方自我的行为。

第二种覆盖做法就是,你有什么好伤心的,你应该像我这样振作起来。或是,你有什么好高兴的,应该像我这样低调、焦虑一点。

前一种覆盖是在行为层面忽略对方的圆边,要吞掉对方的自我。后一种覆盖是在情绪层面忽略对方的界限,要压抑对方的自我。

覆盖他人的自我,是因为我们都很渴望拓展自己的界限,让我们的能力变得更强,拥有的更多,掌控得更多。

是的,人人都希望拓展自己的界限。大多数人,在“拥有物品”上做努力;还有一部分人,在“控制别人”上做努力;但只有少数人,能关注到自己的内在,使自己“心理能力”得到增强。

使得心理能力增强,并不是要侵吞别人的自我,而是要使自己的心理能力延伸。比如,原来我们无法接受差异,现在我们即使听到不一样的观点,也不会动怒。原来我们无法接受失败,现在我们即使遇到挫折也可以坦然面对。这就是一种心理能力的延伸。原来我们害怕直面冲突,现在我们敢于在冲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绪,并试图去理解对方的感觉。这也是心理能力的提升。再比如,原来我们不想回忆自己羞愧的一件事情,现在我们可以和那个记忆共处,我们可以和过去羞愧的形象共处,这也是一种心理能力的提升。

或许,我们以前不相信爱情,现在我们变得可以非常享受爱的滋养。这都是心理能力的增强,都是自我界限被拓展的表现。

现在有一句话很流行,人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功课。当我们完成了更多心理功课时,自我界限就一点一点被拓展了。

回到我们爱的定义中来,在爱的关系中,如果我们能够获得心理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使对方的自我界限也得到拓展,那双方简直就可以领会到爱在精神层面的高潮了。

还记得爱的定义吗?爱是促进自我和他人的心智成熟,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