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何逃不出家庭暴力的魔咒
时间:2012年07月04日 来源:盛心阳光 关键字:家庭暴力
人物出场
第一眼见到Annie(化名),她戴着硕大的墨镜。 因为只要她稍一侧脸,人们就可以看见那片位于她眼角下颧骨上的淤青。衬着白皙的肌肤,这块淤青分外明显,就算她用了这么大的墨镜也遮盖不住。
心情故事:两次遭遇暴力男,她心有余悸
Annie的第一次婚姻是在两年前,那次婚姻给她留下的是一根断裂过的肋骨,和两年伤痕累累的记忆。前夫是亲戚介绍的,谈恋爱时的相处很顺利,男人对她体贴入微,细心周到。但是,婚后这个温文尔雅的男人却开始对她拳脚相向,在一次吵架中,甚至把她打得流产了。Annie身心俱痛,面对这样一个令人发指的丈夫,日子是没法过下去的。生性要强的她不忍再受折磨,只有离婚。
离异两年后,Annie才走出了第一次婚姻的阴影,开始接受别人的介绍,出门相亲。由于她年轻、长得秀气又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而且性格随和处事落落大方,看上她的人并不少。可是她总是"一面
否决"。记不清在第几次相亲中,她碰到自己生命之中的第二个男人。第一面的感觉就格外好,那种"说不出的好",Annie解释为"缘分"――是你的逃不掉,Annie没想到自己却落入了第二段在劫难逃的孽缘。
这个男人也对Annie展开了热烈的追求,送花、送礼物、浪漫的惊喜、以及所有男人都会的甜言蜜语和承诺……。半年之后Annie便和他同居了。因为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Annie格外珍惜这份感情,对他几乎是百依百顺,她也渴望这段恋情能让她对婚姻重新恢复信心。又过了半年,就在他们为订几桌婚宴发生争执的时候,这个男人动手打了她,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原订两个月后的婚宴没有如期举行,Annie也愤怒了,动用了表姐夫、两个堂弟的力量,才让那个男人搬离了她的家,最后在110的协助下才算是彻底摆脱了他的威胁和骚扰。这一次没有婚姻,但也留给了Annie很久的心理阴影,再有人给她介绍对象她都心有余悸,一一推脱了。
寻来的竟然也是暴力男
第三个男人是Annie自己"寻来的"。两人在一个工作场合偶然认识之后,双方都对对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因为工作关系,两人接触的机会很多,逐渐互生好感,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在接受这个男人的时候,Annie曾经花了好几天考虑:和第一个男人相处时,她有过被照顾得像公主般的待遇;在和第二个男人相遇时,她也曾以为那是自己安全的归宿,但那两个男人都很
快露出了狰狞的面孔,让她陷入了对爱情和男人的恐惧。这第三个男人会有不同吗?最终,陷入爱情的Annie还是说服了自己:前面两次都是别人介绍的,这一次是自己从茫茫人海中寻来的,终归会不一样的,不会再像过去那样了吧。结果还是那样,仿佛自己的爱情被下了魔咒。同居之前一切都很美好,同居不到两个月,一次玩笑中Annie的话刺激了男人,男人打了她一个耳光。男人为了这个耳光当时跪着跟她道歉,并保证再也不会了。生活就如电视剧里演的一样,男人的保证很快就失效了。动手、道歉、保证、再动手,无止境的暴力就这样周而复始。这一切Annie在前面两个男人身上已经看过太多了,她知道了这次爱情又将以失败告终。三个男人都这样,Annie觉得自己真的有点儿麻木了,仿佛自己注定逃不过家庭暴力的魔咒。"大概是我有问题,我忍一忍,我改。"这样的想法开始不断地出现在她的脑海中。
五天前,Annie偶然了解到,现任男友与其前妻也是因为家庭暴力问题起诉离婚的。两天之后,Annie终于忍不住和男友提及此事:"你是不是就爱打女人?"男友怒了,给她留下了脸上这片伤痕。痛哭之后,她在家里想了一天,她还是想不通:"看看我身边朋友们找的男人都挺好,为什么偏偏我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遇上这种暴力男人呢?是我的问题吗?我错在哪里呢?"
家庭DNA分析:一个遭遇家庭暴力的母亲
事实上,Annie就是在一个有着家庭暴力的环境中长大的,只不过遭遇暴力的是她的母亲。母亲是个善良的女人,家里照应得妥妥帖帖,就是唠叨了点。父亲是一个小个子但"脾气暴躁"的男人,当他一旦觉得自己忍受不了妻子的唠叨时就会对妻子动手,轻的是打耳光,重的甚至拿棍子打。她至今能清楚地记起小时候母亲被父亲打的情景,家里一团糟,父亲的怒骂,母亲的惨叫,还有自己因为害怕的大哭。父亲的恶汉形象在Annie的脑海里永远挥之不去,Annie对父亲最深的
印象就是怕他,虽然Annie的父亲很少打女儿,但童年时对父亲的深深的抵触发展得越来越强烈,初中之后Annie开始恨自己的父亲,现在她与父亲的关系则维持着一种平淡的疏远。
虽然Annie的母亲是受害者,但在Annie眼里,她是个懦弱的女人。经常被丈夫打了之后,她带着一脸的伤,流着泪,却告诉Annie,作为女人就要忍耐,嫁给这个男人就得服从他。因此,Annie同情母亲,同时却也恨她。Annie并不认同懦弱隐忍的母亲,而是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坚持自己,不和男人妥协。
避免成为母亲却偏偏像母亲
尽管Annie的母亲给她灌输了"要忍耐,要服从"的观念,Annie却有着自己对男性和家庭暴力的价值判断。她痛恨父亲这样暴躁、大男子主义的男人,因此她理想中的伴侣必须是一个尊重女性,像朋友一样的丈夫。也就是说,她期望的婚姻关系,绝不是像父母那样充满对抗、充满暴力的关系,而是一段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
每当母亲遭到父亲的暴力后,Annie就不断地提醒自己:绝不能成为母亲那样的人,一定要找个尊重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婚姻关系必须是平等的。这种意识是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的体现,"超我"简单地说,它追求完美,遵循至善原则,它判断一个人行为的好
坏,进而产生积极的自豪感或者消极的愧疚感。一般在人的四五岁时就可以感受到,通过对父母的价值观进行认同和整合,使自己的超我的力量获得增长。对于Annie来说,她追求平等的超我太强烈了,必须找机会来验证自己的存在。所以,在婚姻或爱情关系中,她不自觉地通过暴力对抗来证明自己不是母亲那个样子。
如Annie后来所反省的那样,她个性要强,冲突时会和男人针锋相对,谈及第一段婚姻时她自己也说:"有时候是我太不给我丈夫台阶下了。总要说些刺激他的话,也不顾及他作为男人的面子。"因此尽管她避免重复母亲的命运,拼命地要把母亲给的面具压扁,却在反面又形成了一个相同的面具。
过错:不懂得避开暴力人群
除了个性稍强之外,其实Annie在第一次婚姻以及后两次的相处中没有任何导致她遭受暴力的过错。因为成年人的暴力倾向存在于天性之中,在两性的正常生活中,因为某个人某种情况而把一个非暴力攻击性的人变成暴力攻击性的人,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是Annie还是有过错的。作为一种本能,动物性的暴力攻击始终存在于一小部分人身上,从总的人口分布来看,总有一定比例的人具有高出平均水平的暴力攻击性,这是人类无法根除的缺陷。Annie的过错在于:不懂得避开这部分人。不但是不懂得避开,她似乎反而专门被这部分人吸引着。这也许就是她一再与有暴力倾向的人相爱的原因。
咨询师处方:不急于证明自己
对于Annie来说,如何在今后生活中,摆脱母亲命运的影响和前三次遭遇暴力的阴影,是开始新生活的一个前提。一段时间的休整当然是必要的,在今后面对情感关系时,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平等"、"尊重"这些关键词上,急于要证明自己是平等的受尊重的,势必会在大大小小的事件中,不自觉把自己放在一个强势的位置上压低了对方,这样的关系又陷入了"不平等",也会引起对方的不满。
不必在意对父母命运的重复
Annie不想成为母亲却偏偏重复了母亲的命运,其父母糟糕的婚姻关系对于她的成长影响很大。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时候人们会不知觉的做出和父母类似的行为选择,特别在异性情感关系方面,虽然这个冲突选择过程会和父母的完全不同。比如女孩子会选择嫁个一个类似自己父亲的人或者一个
和自己父亲完全不同的人。但这种情况并不是必然的,这个理论也一直有争议,而且实际生活中情况要复杂很多。因此咨询师建议,不必过于追究,只是如果发现自己的情况确实和父母有非常大的类似之处,而且这种类似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困扰时,才需注意。
咨询师支招:潜心学习"制暴宝典"
由于家庭暴力属于个人生活隐私的一部分,相对于社会上的暴力犯罪,很难及时得到有效的制止。而且它牵涉到受暴力者自己的态度,如Annie的母亲选择忍耐,而Annie选择对抗。那么受暴力者如何保护自己呢?咨询师认为,应该分几种情况对待:
第一种,对初始或者偶然暴力者,往往是因为他们的自尊受到挑战后,激发出他们的本能攻击性。这种情况下,受暴力者在施暴者平静时,不要马上原谅,而应理性用语言或书信等方式与对方分析事件的原委,也可以共同求助知心的朋友或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力求客观而非指责性的探讨,平等安全的沟通模式有利于重建这类暴力者良好的自我认知系统,从而杜绝再次发生暴力事件。
第二种,对常认错而不改的暴力者,除对其冲动性人格做系统的心理治疗外,在暴力屡犯的情况下,务必报警或向妇联相关机构举报,外界的干预可以使其降低暴力冲动,要改变一个人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让他为固有的习惯付出更大的代价。另外,当他本人也认识到暴力是一个有代价的行动时,也会使其主动寻求改变的途径。
第三种,对那种把本能的暴力看成是一种处理男女或家庭关系的合理规则时,这样的人是最难相处的,最好的方式是报警、赔偿诉讼后赶紧离开他,找什么人也比找这样的人更安全。